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近日,塞浦路斯大學研究人員稱,他們在當地發(fā)現了一種德爾塔與奧密克戎的重組新冠毒株,并將其命名為“德爾塔克戎”。消息引起公眾普遍擔憂的同時也引發(fā)不少科學家的質疑。據美國《大眾科學》雜志網站近日報道,有不少專家表示,所謂的“德爾塔克戎”可能是實驗污染所致,很可能并不存在。
塞浦路斯大學生物技術和分子病毒學實驗室主任雷盎迪沃斯·考斯瑞吉斯領導的團隊在對1377個樣本進行測序后,發(fā)現有25人感染了一種新毒株,其基因與德爾塔毒株更為接近,但擁有大量奧密克戎毒株的特有變異,他們將其命名為“德爾塔克戎”。研究小組目前已經將研究結果報告給追蹤流感和冠狀病毒的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國際組織進行評估。
“德爾塔克戎”的“橫空出世”引起全球很多衛(wèi)生專家的質疑。世界衛(wèi)生組織新冠疫情團隊成員克魯提卡·庫帕里10日在推特上寫道:“奧密克戎和德爾塔沒有形成新的超級變異毒株,并不存在德爾塔克戎毒株,所謂的新毒株很可能是測序產物,在實驗室里,德爾塔毒株的標本中混入了奧密克戎毒株片段。”
其實,早在新年前,關于奧密克戎和德爾塔毒株是否會發(fā)生變異并合并的問題就開始出現,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病毒學家托馬斯·皮考克去年12月下旬在推特上發(fā)文表示,雖然從理論上來說,一種變異毒株可能會出現與另一種變體相似的突變,“但絕大多數是因為污染或共同感染所致”。
針對“德爾塔克戎”,皮考克稱,“看起來很明顯樣本受到了污染”。
盡管有不少科學家提出了質疑,考斯瑞吉斯仍堅持認為他的結果不是污染的產物。10日,他對美國媒體表示,他發(fā)現的病例“表明原始菌株受到進化壓力,獲得這些突變,這并非簡單重組導致的結果,且不止一個國家的實驗室已經對樣本進行了測試”。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微生物學家和免疫學家杰里米·卡米爾表示,“德爾塔克戎”的發(fā)現“100%是一個錯誤”,但“塞浦路斯研究人員正在對基因組進行監(jiān)測,這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