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健高 通訊員 劉奕辰
2月11日,記者從青島科技大學獲悉,該校海洋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馬翠萍教授團隊研發(fā)的食品核酸檢測試劑盒在北京冬奧會食品安全檢測項目中中標,為正在進行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食品安全環(huán)節(jié)提供了科學保障和有力支持。
圖為馬翠萍教授團隊研發(fā)的食品核酸檢測試劑盒 受訪者提供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響冬奧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冬奧組委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要求所有的肉類、蔬菜類等食品標準高于通用要求。中國食品安全部門對各類食品的監(jiān)管始于采購源頭,建立了三級餐飲保障體系,從種植養(yǎng)殖、生產加工、運輸倉儲、烹飪制作、餐飲服務到垃圾回收等環(huán)節(jié)全流程嚴格管理。
記者了解到,青島科技大學馬翠萍教授團隊研發(fā)一系列食品核酸檢測試劑盒經北京冬奧會指定食品承檢機構試用后列為應對食品安全保障的微生物輔助檢驗方法。
馬翠萍介紹,此次中標的共有七款系列產品,分別為沙門氏菌核酸檢測試劑盒、金黃色葡萄球菌核酸檢測試劑盒、大腸桿菌O157:H7核酸檢測試劑盒、副溶血性弧菌核酸檢測試劑盒、蠟樣芽孢桿菌核酸檢測試劑盒、核酸快速提取試劑和快速檢測箱。該試劑盒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于變性泡介導的鏈交換擴增技術(Strand Exchange Amplification,SEA),檢測時間比傳統(tǒng)培養(yǎng)法節(jié)省98%,比測試片節(jié)省97%,一小時內完成檢測,熒光判讀方式更直觀,其敏感性、特異性均為100%,靈敏度高,最低檢出限為10^3CFU/mL,當中熒光法和比色法判讀結果一致,符合率達到100%,產品兼容市面上所有的PCR儀。除熒光法外,還可采用比色法、熒光&比色雙判讀方式的食品安全檢測試劑盒,并可獨家通過金屬浴完成檢測和肉眼判讀,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度低,提供最佳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案。
記者獲悉,馬翠萍科研團隊長期專注于核酸檢測中的信號識別和信號放大等關鍵問題研究,開展了核酸快速和高靈敏檢測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研究。在RNA一步法檢測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并基于此構建了全新的RNA一步法等溫擴增技術平臺-SEA,打破了原有DNA合成方法的認知。發(fā)明了多種等溫均相核酸檢測新方法,將核酸檢測應用于食品安全與分子診斷領域,部分科研成果實現(xiàn)轉化,開發(fā)出了一系列的熒光和比色的核酸檢測試劑盒,并應用于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檢測。近年來,團隊在國際高水平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申報國家發(fā)明專利12項,PCT專利3項,已授權發(fā)明專利5項。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fā)后,馬翠萍教授充分利用專業(yè)特長,帶領研究團隊進行技術攻堅,在前期技術儲備的基礎上僅用3天時間就推出國內第一批核酸快檢解決方案,并完成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開發(fā),為國家疫情防控貢獻了青科大的智慧和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