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4月19日,廣西防汛救災工作新聞發(fā)布會在南寧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廣西將補短板強弱項,特別聚焦氣象災害監(jiān)測預警能力提升,強化科技支撐,不斷提升暴雨、臺風等災害性天氣精細化預報預警能力,重點加強3小時、逐小時的短時臨近預警預報滾動訂正分析,以更好應對極端天氣和重大氣象災害帶來的風險挑戰(zhàn)。
據介紹,廣西今年將提升短臨預報預警能力,確保信息發(fā)布快速有效。一是提高強降雨、臺風等災害天氣的短臨預報預警準確率,牢牢把握極端天氣防御的關鍵期、主動權,尤其是一小時和三小時的預報;二是提高紅色預警信息發(fā)布的精確度,確保自治區(qū)氣象紅色預警范圍精確到縣一級,市、縣兩級氣象紅色預警范圍精確到鄉(xiāng)鎮(zhèn)(街道)、行政村(社區(qū));三是確保信息發(fā)布的有效性,通過突發(fā)事件預警信息發(fā)布平臺以及微信、應急廣播等多種途徑,快速有效地將預警信息傳達到每一村、每一人。
廣西應急管理廳負責人表示,廣西即將進入主汛期,根據預報,今年廣西屬氣象偏差年景,防汛抗旱總體上形勢嚴峻:一是平均總降水量較常年同期略偏多,今年年初以來降雨偏少,主汛期出現區(qū)域性、階段性暴雨洪澇災害的可能性大。二是廣西處于極端天氣多發(fā)頻發(fā)的地區(qū),極端災害發(fā)生的可能性偏大。三是防洪減災體系還不完善。四是基層防災救災能力不強。五是基層應急機制磨合還不到位,應急指揮體系需要進一步理順。
該負責人表示,將壓緊壓實防汛抗旱責任;強化防汛備汛工作,抓實做細各項度汛措施;提升短臨預報預警能力,確保信息發(fā)布快速有效;完善應急響應和轉移避險機制,提高極端災害防范應對能力;科學調度水利工程,全力確保江河水庫防洪安全;切實做好臺風防御,高度重視城市防洪排澇;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統(tǒng)籌抓好抗旱保供水工作,全力推動今年防汛抗旱救災各項責任措施落實落細落到位。
2021年,廣西先后出現了1次干旱、5次臺風、9輪強降雨和強對流天氣過程,共有桂江支流、柳江等43條河流57個站點74站次出現超警洪水,累計造成全區(qū)100個縣(市、區(qū))不同程度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9.18億元。面對復雜嚴峻的防汛防臺風形勢,全區(qū)上下齊心協力投身防汛救災攻堅戰(zhàn),成功組織山洪地質災害轉移避險10起,累計緊急轉移避險2.32萬人,實現了洪澇、臺風災害“零死亡”;同時,各類水庫攔蓄洪量41.57億立方米,減淹耕地面積253.7千公頃,減少受災人口83.96萬人次,防洪減災經濟效益18.94億元,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關鍵詞: 監(jiān)測預警 氣象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