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郝曉明?通訊員?孫曉晨
對準接口、開閥注水、關閥拔管、水管歸位……一系列動作緊湊連貫。十一假期,我國最大邊陲城市丹東,再度迎來繁忙景象,丹東車站的上水員們也忙碌不停。
國慶長假第四天,氣溫驟降,從沈陽開往丹東的動車組列車緩緩??吭?站臺。列車剛一停穩(wěn),上水員便拖著15公斤重的水管向各車廂注水口快速移動,水注入列車水箱,汗珠也掛在她們的臉頰上。在這個崗位上,42歲的王真鵬已經(jīng)工作了17年。
十一假期,丹東火車站每天約有17趟列車需要在這里進行補水作業(yè)。一趟列車僅在站臺上停留20分鐘,這需要他們動作迅速,及時給列車做好補水工作。一節(jié)車廂的水箱容量為500升,一列16節(jié)車廂的列車能裝8000升水,相當于1.6萬瓶500毫升的礦泉水。丹東站當班的時候,王真鵬和他的伙伴們要確保這17趟列車及時補足水,時間緊任務重,不僅需要速度也需要體力。
“一天內(nèi)至少要行走12公里、步數(shù)超過2萬步,不光給車補水,我們每天也得給自己補水,這么大的杯子,一天差不多能喝6杯?!蓖跽纟i晃著手里的茶杯笑著說。
為了給上水員做好防護和體能保障,丹東火車站為上水員配備了膠鞋、手套、桶裝水等防護用品,不斷改善他們的工作和休息環(huán)境。“節(jié)假日是我們最繁忙的時候,看著客流逐步恢復,百姓出行越來越順利,忙點累點也高興。”王真鵬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