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人民網北京5月21日電 (韋衍行)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各地文博機構圍繞“博物館、可持續(xù)性與美好生活”的主題,積極組織鑒定力量,面向社會公眾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性文物鑒定咨詢服務文化惠民活動。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超過70家文博單位在國際博物館日期間累計開展百余場各色各樣的鑒定鑒賞體驗活動。
據了解,早在2014年,國家文物局就首次推出“民間收藏文物鑒定試點”。2020年以來,上海公益性文物鑒定咨詢服務典型經驗納入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截至2023年4月,31個?。▍^(qū)、市)文物行政部門均已按國家文物局要求完成機構指定工作,151家文博機構被指定開展常態(tài)化公益性文物鑒定咨詢服務,全部面向公眾發(fā)布服務公告。
公益性文物鑒定咨詢服務常態(tài)化開展以來,各省級文物行政部門、服務機構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多種途徑對服務工作大力宣傳,對服務方式精心設計,多措并舉貼近群眾需求。在北京、廣東等地,文物收藏者可向所在地服務機構預約,申請鑒別藏品年代、材質及工藝屬性。山西、山東等地以科普文章、短視頻等方式宣傳文物鑒定知識、普及科學收藏理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相關機構開設了線上鑒定咨詢賬號,江蘇推出“專家鑒寶門診”特色化體驗活動,浙江組織部分服務機構開展了巡回鑒定服務等。部分地區(qū)還通過支持文博機構開設文物鑒定課程,組織線上線下文物收藏鑒賞知識講座等形式,探索咨詢服務新模式。
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督導各地公益性文物鑒定咨詢常態(tài)化服務工作持續(xù)走深走實,加強動態(tài)評估和監(jiān)督管理,逐步擴容鑒定服務機構,規(guī)范提升鑒定服務質量,在提高常態(tài)化公益性文物鑒定咨詢服務社會影響力的同時,讓廣大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文物鑒定服務為精神文化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和美好體驗。
(責編:魯婧、高雷)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