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連城的綠美深圳,公園、綠道比比皆是,多是休閑散步的好選擇。而對于渴望探索與“晉級”的徒步登山愛好者來說,銀湖山郊野公園,這個橫跨四區(qū)、野趣盎然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寶藏去處,絕對不可錯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Part 01|這個公園有點絕,規(guī)劃路線很重要
銀湖山郊野公園位于羅湖區(qū)、福田區(qū)、龍崗區(qū)、龍華區(qū)交會處,其山體綿延相連,占地面積龐大,諸多景觀分散,就像一款自由度、開放度超高的游戲,有著豐富的玩法。
也因此,出入山的路線較為復(fù)雜,出發(fā)前需要提前做好選擇和規(guī)劃。以從銀湖山郊野公園南門出發(fā)為例,主要有以下目的地可選:
▲文谷莊園。(深圳晚報記者 高晨曦 攝)
園內(nèi)主要步道類型包括登山道、綠道、遠足徑、郊野徑,無論徒步、騎行或是登山,都有獨特體驗。
其中郊野徑是官方地圖的推薦路線,即公園南門→鳳嵐公園/武警學(xué)校線路,全長約8.5千米,步行大約需要4.5小時。這樣的運動強度對部分人來說可能較為困難,但也不必太過擔心。據(jù)公園工作人員介紹,郊野徑路上會有不少岔路可接駁綠道與下山道,請留意路牌標識,如在行進中感到力不從心,可通過指定出入口下山,或切換至更易行的綠道游玩。
Part 02|緣郊野阡陌,賞銀湖山色
入園后攀過一段坡度較大的上行路,便上了登山道。望不到頭的臺階穿插在林間,沿途林木蔥翠,為行人撐起一路樹蔭。時有涼風如絲帶拂面,吹得樹葉和花瓣抖落一地光斑。
主登山道的臺階上下行交錯,總體不算陡峭,但較為窄小,勉強容下兩人并行。如多人同行,建議豎列前行,邁步不局促,也便于避讓下山游客。
如有部分路段的臺階坡度較大,不必急行,路上間設(shè)石椅、平臺,每攀登到一定高度還有觀景亭臺,可以一邊休整狀態(tài),一邊俯瞰山水相融、城市繁華。
“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遠足徑和郊野徑,在園內(nèi)也能酣暢淋漓地感受一把。近年來,深圳按照山民自古以來修建步道的經(jīng)驗和方法,順應(yīng)山地走向、就地取材,采用手作步道的施作方式修建遠足徑、郊野徑,既保護了生態(tài),也保留了野趣。
空氣清新濕潤,一腳穩(wěn)穩(wěn)踩牢手作步道,松軟泥土的腥香繚繞鼻尖;鳥兒掠過梢頭,落下幾聲更令山幽的呼號;不意劃過草叢,驚起蟲躍蝶舞好忙碌。路途中還有幾處繩索攀爬點,可以抓著繩索借力上引,充滿冒險樂趣。
在城市到山野的過渡間,在自然最質(zhì)樸的洗滌里,選擇順從內(nèi)心,行為毫無矯飾,釋放日常的壓力,沉浸式享受這短暫的“出世”吧。
生物多樣性使得園內(nèi)生機勃勃。山道間設(shè)置有趣味科普解說牌,可以認識和了解山間的動植物,適合帶孩子來鍛煉的家長打造“親子小課堂”。
Part 03|解鎖小“秋名山”,騎行愛好者必打卡
如果漫漫登山階和泥濘郊野徑令你生畏,依靠著山野內(nèi)徑的綠道也是游覽山林的絕佳方式。綠道全長約11千米,終點位于坂田正坑水庫,看似漫長,走起來輕快不少。沒有繁密的樹木遮擋,視野十分開闊,超適合拍照的S形盤山路也很出片。
這條綠道因為下坡距離較長,坡度大,也被稱作深圳騎行界的“秋名山”,不少自行車騎手前來上演人車合一的“速度與激情”,追求高速沖刺帶來的暢爽。
不過,下坡有多爽,上坡就有多“酸”。小加現(xiàn)場偶遇的騎行愛好者表示,不少上坡處騎不上去,需要推車;下坡減速頻繁,握手剎握到虎口發(fā)麻,要戴手套。此外,一路多彎道,并且沒有單獨的騎行道,人流集中時段,在綠道上徒步的游客也會相對增加,騎行時需要時刻注意車速和路況,避免發(fā)生意外。
園內(nèi)各處,不少環(huán)衛(wèi)人員在除草、栽種、清潔,足見公園對環(huán)境維護的重視。小加一路走來也未見人為遺棄的垃圾,這份美的保持,同樣有游客的努力呢。
徒步銀湖山郊野公園,是四體的修行,也是精神的解構(gòu)。恒變的山間風,無盡的眼底景,無論是否能走完全程,這場入山親林之旅都足夠治愈。
TIPS:
1、山上全程無驛站、店鋪、垃圾桶,須自備水、干糧、垃圾袋;
2、做好防蚊、防曬準備;
3、共享單車禁止入園;
4、公園出入口有洗手間,郊野徑不設(shè)洗手間;
5、山上不設(shè)夜燈,建議把握好時間,在太陽下山前離開。
作者:邱炫豪 程旭薇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