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上半年的“價格戰(zhàn)”,終于告一段落?
7月6日,在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主辦的第13屆中國汽車論壇上,16家車企聯合簽署了《汽車行業(yè)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承諾書》,承諾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此次簽署承諾書的車企占據我國汽車市場90%以上銷量,其中包括特斯拉、比亞迪、長城汽車、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北汽、廣汽、中國重汽、奇瑞、江淮、吉利、蔚來、理想、小鵬等。
(資料圖)
除了承諾不惡意打價格戰(zhàn)外,這份《承諾書》還包括其他內容,如“不夸大宣傳、不虛假宣傳”“質量為先、品質為本”等。
此次簽署承諾書意味著價格戰(zhàn)的結束?對汽車市場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一、價格戰(zhàn)告一段落?
今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掀起了一場價格戰(zhàn),其導火索是特斯拉在1月份降價2~4.8萬元的主力車型Model3和ModelY。面對特斯拉的降價壓力,多家新勢力車企紛紛跟進降價。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價格戰(zhàn)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至燃油車領域。3月份,湖北省聯合多家車企推出了政企購車補貼,其中以東風系品牌為主,補貼額度非??捎^。這一舉措帶動了燃油車的降價連鎖反應,各地的補貼也陸續(xù)出現,車企也相繼跟進,呈現出“地方補貼+官降”結合式的政企聯動降價趨勢。
今年的汽車價格戰(zhàn)對中國汽車市場帶來了許多影響,但總體來看,其弊大于利。
盡管價格戰(zhàn)給一些車企帶來了一定的銷量提升,但考慮到去年同期疫情對汽車市場的影響,實際上價格戰(zhàn)的效果并不明顯。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6月,我國汽車銷量預計達250.58萬輛,環(huán)比增長5.22%,同比增長0.14%;2023年上半年,汽車累計銷量預計達1312.27萬輛,同比增長8.84%。
但伴隨而來的是,價格戰(zhàn)讓考慮買車的人觀望情緒更加濃厚。消費者常常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降價往往會引起消費者觀望,漲價則可以提升消費者的購買動力。然而,大規(guī)模的降價并沒有帶來“訂單狂歡”,反而讓考慮購車的人更加觀望。
多家車企曾向《晚點Auto》透露,“(價格戰(zhàn)后),目前各個品牌都一樣,訂單效果一般”。一名豪華車企的銷售人員稱,進店客流量有所提升,但主要是來咨詢是否有更大的優(yōu)惠力度。來店的消費者下單意愿極低,而且之前的訂單用戶也不愿意提車,這影響了交付進度,毛利更是無從談起。
更重要的是,此起彼伏的價格戰(zhàn)使車市價格體系失衡。一些業(yè)內人士在接受《晚點Auto》采訪時表示,部分車企的大幅降價或者夸大宣傳只會加劇價格體系的混亂。甚至有的C級車以B級車的價格出售,B級車則以A級車的價格區(qū)間出售,這樣就讓原本的B級和A級車怎么賣呢?
例如,上汽最新發(fā)布的飛凡F7,車身長度達到5米,軸距長度達到3米,是一款標準的中大型轎車,類似于寶馬5系、奧迪A6L和奔馳E級,但售價(20.99萬~30.19萬元)不僅低于寶馬3系、奧迪A4這些中型轎車,甚至比定位中型轎車的Model3起售價還低了2萬元。這背后是飛凡想通過低價格、高價值的策略,在同級別中脫穎而出。
這直接導致許多汽車企業(yè)的利潤被進一步蠶食。據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近期表示,特斯拉汽車的單車平均利潤達到10426美元,此前已經降了3萬元,如果再繼續(xù)打價格戰(zhàn),仍有4萬元的降價空間。相比之下,去年比亞迪的單車利潤為8854元。也就是說,特斯拉單車利潤是比亞迪的8.5倍。
二、捍衛(wèi)先發(fā)優(yōu)勢
那16家車企簽署承諾書后,接下來汽車行業(yè)的未來會如何走向呢?
此次價格戰(zhàn)的直接原因是2022年下半年購置稅減半政策透支了銷量,2023年政策退坡后汽車銷量大幅下滑。然而,價格戰(zhàn)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電動化帶來的自主崛起。2022年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27.8%,新能源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對燃油車市場帶來進一步擠兌。
目前來看,由于新能源汽車的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至2027年年底,政策的不確定性消除。然而,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市場的競爭仍在繼續(xù)。比亞迪在6月8日的股東大會上表示,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在2023年將進入淘汰賽,處于供大于求階段。
因此,價格戰(zhàn)并不會完全消失,只是避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零跑汽車的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徐軍表示,價格戰(zhàn)是必然的,但降價只是一種決策,降本才是一種能力。技術的迭代將促進降本,規(guī)模效應將促進降本。在未來的競爭過程中,只有通過降本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除此之外,《承諾書》的第二條中,提到“注重營銷宣傳方式方法,不夸大宣傳、不虛假宣傳,不為吸引眼球、增加獲客而對消費者進行誤導性宣傳”。這或將改善友商之間的“碰瓷”、互相內涵、甚至互相攻擊的情況。
此前,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在某些車型中使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fā)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引發(fā)了兩家車企的對峙。
最近的一起是,網絡上曝光了一張“理想L9,看不見的地方——十個不能說的秘密”海報圖,從車身尺寸、剎車、增程器等方面對理想L9表達了質疑,以揭秘的形式抨擊,引起大量網友討論;7月5日,理想汽車官博發(fā)文,回應部分理想L9質疑。
中國汽車市場通過產業(yè)規(guī)劃的前瞻性,獲得了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先發(fā)優(yōu)勢。此前的價格戰(zhàn),確實能造成產業(yè)出清,但跑出來的企業(yè)也會元氣大傷。在全球車企都在加速轉型的當下,國內車企停止“內戰(zhàn)”,更有利于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的發(fā)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