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富昌電子日前公布的《2023Q1芯片市場行情報告》指出,意法半導體、英飛凌、仙童半導體、Microsemi、IXYS的IGBT交期與2022Q4的交期一致,最長在54周。
IGBT的短缺預計會持續(xù)到2024年,導致IGBT缺貨的原因可以簡單歸為三點,其一是產能受限,擴增緩慢;其二是,車用需求旺盛,特斯拉砍75%碳化硅用量大幅提升IGBT需求。其三是,當前太陽能逆變器采用IGBT的比重大幅提升,綠色能源市場拉動IGBT市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IGBT產能受限,擴增緩慢
大部分6英寸、8英寸的晶圓廠折舊,由于成本效益問題,很少有6英寸、8英寸晶圓廠會擴大IGBT的產能。不過有部分12英寸的晶圓廠已經開始生產IGBT,比如電裝和聯(lián)電子公司聯(lián)合半導體日本有限公司(USJC)合作在12英寸晶圓廠上生產IGBT的計劃將于2023年上半年開始,還有英飛凌、安森美收購的12英寸晶圓廠在IGBT生產上有所進展。
不過這些擴產還需要段時間。據悉,英飛凌德國新廠需要到2026年才能正式量產,安森美的2023年產能已經全部售罄,有客戶在2022年下半年就已經基本敲定了2023年全年供貨。
盡管IGBT客戶和訂單規(guī)模在增長,但到下游晶圓代工廠的產能調節(jié)仍需要時間,晶圓代工廠的產能主要集中在訂單規(guī)模大且穩(wěn)定的消費電子產品上。短期內,IGBT的缺貨情況難緩解。
還有,氮化鎵和碳化硅復合材料的火熱市場,也改變了晶圓廠的路線。新型復合材料除了在車用領域,5G、AIoT、新能源市場都呈現(xiàn)出巨大的潛力。IGBT在這方面也受到了擠壓。而且,盡管IGBT的6英寸、8英寸的IGBT生產技術成熟,但該行業(yè)長期由國際大廠如英飛凌、安森美、東芝、三菱等大公司主導,在12英寸晶圓廠生產IGBT面臨的挑戰(zhàn)也將更大,在技術層面、材料、制造成本問題都不是新來者能輕松入局的。
車用需求旺,特斯拉大砍75%碳化硅用量
電動車使用IGBT的數(shù)量是傳統(tǒng)燃油車的7-10倍,高達上百顆。再加上特斯拉在今年AI投資日上宣布下一代車型將減少75%的SiC使用量,也使得IGBT車用需求更加緊俏。IGBT的制造成本低于碳化硅,由于架構簡單,故障率較低,IGBT還具有更好的電容性能和更好的抗過壓能力,適用于大功率、大電流的應用場景。
有分析機構指出,碳化硅+IGBT混合模塊方案可能降低采用碳化硅的電驅系統(tǒng)成本,是潛在方案之一。
據悉,由于IGBT的缺貨,漢磊集團掌握IGBT芯片組件龍頭英飛凌大單,在年初調漲了IGBT產線的代工價格10%。
綠能市場拉動IGBT需求
國家在“十四五”期間將堅持清潔低碳戰(zhàn)略方向,光伏發(fā)電作為綠色環(huán)保的發(fā)電方式,符合國家能源改革以質量效益為主的發(fā)展方向。根據中國光伏行業(yè)協(xié)會預測,2025 年全球光伏逆變器新增裝機量有望達 330GW,假設 2025 年光伏逆變器替換裝機量為 42GW。按照 IGBT 占組串式逆變器 BOM 成本的 18%,以及占集中式逆變器 BOM 成本的 15%計算,預計 2025 年光伏逆變器 IGBT 市場規(guī)模將超百億。
國內IGBT供應廠商斯達半導體,在2022年業(yè)績預告中表示,IGBT模塊以及分立器件在光伏發(fā)電和儲能領域大批量裝機并迅速上量;比亞迪半導體在去年6月份宣布,其IGBT模塊已批量出貨于光伏領域。
有分析機構的數(shù)據統(tǒng)計,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達到244GW,又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的數(shù)據,到2030年,道路上將有1.25億輛電動汽車。
多個綠色能源市場的推動,使得IGBT市場規(guī)模正在擴大,不過由于多重因素導致,IGBT的供應緩解還需要一段時間。
相關文章 深度分析:工業(yè)機器人國產化率提升 企業(yè)如何突破發(fā)展瓶頸?(圖)05-062022年中國通信行業(yè)經濟運行月度報告(附全文)03-13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