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在四海升平,開放繁榮的盛唐中,不僅音樂,書法,繪畫等眾多領域與日俱新,獨有千秋。
(資料圖)
其中唐朝女性服飾更是別具一格,在中國傳統(tǒng)服飾發(fā)展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唐代服飾文化上的兼收并采也為后世樹立起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相對于前朝寬袍闊褲,因受到三從四德的倫理綱常思想影響,女子服飾相對更加束縛保守。
而自李唐來,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引進,思想文化兼容開放,女性意識漸趨多元化,女子服飾的風格也越發(fā)豐富多彩、標新立異。
承平盛世,百卉千葩
服飾作為反映一個時代最為形象的研究資料,它的更替變化也直觀生動的展現(xiàn)當時的社會風貌與人文精神。
唐朝社會相對開放,開明的政治環(huán)境和繁榮的經濟條件也為其服飾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經濟力量的雄厚也大大促進了紡織業(yè)與印染業(yè)的發(fā)展,絲織品種類更加豐富,顏色也五彩紛呈高達二十余種;
其中織錦工藝最為精湛。也正因為技術和工藝的支持,對唐朝服飾的設計,衣料和配色上產生深遠影響。
另外,唐朝時期我國外交建設也卓有成就,長安城中除了漢民族外,還有其他許多少數(shù)民族紛至沓來。
各民族文化在交流融匯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唐朝的審美觀念,在服飾發(fā)展方面也產生了別出新意的效果。
雖然傳統(tǒng)儒家學派的倫理觀念中始終要求女性必須恪守道德禮教,致力于培養(yǎng)賢惠居家、相夫教子的形象。
但在盛唐時期,隨著婦女尊嚴逐漸提高,出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tǒng)女皇帝——武則天,還有干政決獄的女顯貴。
女著胡服或女扮男裝的干練瀟灑,還有才貌兼?zhèn)?,擅長珠歌翠舞的歌姬舞女。
女性形象的多樣化打破往日的傳統(tǒng)認知,“賢妻良母”已經不是唯一的女性模式,那些為社會帶來歡聲笑語的社會型歌伎也會受到相應的認同與尊重。
這一切也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集中展現(xiàn)。
質而不俚,胡化風格濃厚
初唐時期,女性服飾胡化色彩較為濃厚,更多是延續(xù)隋時的穿著風格。有詩云:“夏衫短袖交斜紅”,展現(xiàn)的就是春夏百姓所穿的日常服飾——無袖單衣。
受胡服文化影響,女子裝束較為緊身簡短,顏色上多為單調的純色,為豐富樣式,人們也喜歡在衣領、袖口上添加刺繡樣式;
而裙裝則更顯心思,間色裙是當時最為流行的款式,由兩種以上顏色的布條相間隔縫制而成,大多數(shù)時由六幅布帛拼縫而成,也叫作六破裙;
還有更為精致的七破裙多是貴族婦女所屬,為了讓裙裝精益求精,也有人在上面刺繡繪畫縫制珠寶引人側目。
同時裙玦上采取豎狀間色條紋的設計,又因深受少數(shù)民族服飾風格的影響,衣裝普遍緊致。
在視覺上更顯身材纖細高挑,別有一番美感,在現(xiàn)代的服裝設計方面仍存在著很多借鑒作用。
桃李爭妍盡奢華,自主意識猶覺醒
而到盛唐時期,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領域得以繁榮發(fā)展,女性服飾也比過去設計的更為大膽。
傳統(tǒng)的衫、襦領被翻改成半露的低胸領樣式,許多文人墨客也留下短句吟詠,譬如方干在《贈美人》中所述:“粉胸半掩疑暗雪”。
還有十分熟悉的《簪花仕女圖》中更加生動描摹出閨閣女子的矜持高貴又不媚俗的華柔衣裙。
對“虛實”的分寸把握的恰到好處,既巧妙地展現(xiàn)其婀娜姿態(tài),又保留女子矜平躁釋的氣質。
裙子的款式也繁多起來,八破、九破裙?jié)u趨流行,長度略長于初唐,且材質也更加精細華麗,大多采用絲綢、羅紗等面料。
不僅有間色裙,還出現(xiàn)了混色裙,行時裙擺蹁躚掃浮塵,猶顯華麗大氣的姿態(tài),色彩繽紛斑斕。
白居易在《繚綾》中生動描述道:“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 四十五尺瀑布泉?!?/p>
除卻典雅紛奢的華冠麗服,女著男裝也是盛唐一大流行趨勢。
史書中也曾記載:唐朝太平公主在宴會上主動著男裝表演歌舞,破除常規(guī),竟引起高宗和皇后的興趣。自此之后,士人之妻穿夫衣成為新潮流。
在張萱的《執(zhí)扇侍女圖》中級就有著女子“身著圓領長袍,腰系飄逸錦帶,足蹬烏皮靴”的女性形象。
隨著女性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滲透影響,女性服飾男性化的色彩也愈發(fā)明顯,“半臂”的出現(xiàn)則是合適的印證。
專用貴重的羅與錦緞制作而成的半臂,又稱為“錦半臂”,女性多將它穿在衫襦衣外,類似于現(xiàn)代的馬甲。
但隨著安史之亂發(fā)生變革,去胡化風氣興起,產生民族間的矛盾沖突,錦半臂也不再適應當下情形,而女子衣著款式也寬松舒適起來,繼而再次發(fā)生新的變化。
寬衣闊服,禁阻奢靡之風
伴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反對窄裙緊袖的風潮出現(xiàn),更加強調中華寬衣博帶的傳統(tǒng)韻味,過去的低胸裝也逐漸淘汰。
正如沈亞之在《湘中怨》所提及:“裙袖皆廣尺?!狈从沉水敃r社會所盛行的寬衣肥碩之服。
但當時又因唐肅宗回紇平定叛軍后,有一大批回紇人留居在大唐境內。
女子服飾中回紇衣裝興起,因此在當時社會上女性服飾出現(xiàn)回紇服飾與傳統(tǒng)闊服并存不悖的現(xiàn)象。
但元和以后這種局面卻發(fā)生紊亂,兩族發(fā)生無休止的戰(zhàn)亂,因此大唐統(tǒng)治者開始采取措施反對禁止回紇風格的服飾,普遍追求寬衣。
雖說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克制文化影響的目的,但也因為政治因素的干涉導致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過渡反彈。
從宮廷到民間一律認為“寬衣闊服”之風是一種時尚和新風采,過度鋪陳華美的布帛營造錦繡闊服的效果,反而帶起了奢靡之風。
為應對寬袍大袖和鋪陳奢靡的社會風氣,統(tǒng)治者也迅速采取相關措施。
即刻下令要求民間不能隨意使用華麗布帛,女子裙裝也作出規(guī)定,要求長短合適。
為了讓政策得以高效執(zhí)行,皇宮貴族率先以身作則。唐文宗時期,曾嚴厲批評衣著華貴的延安公主,并兼同其駙馬進行罰俸懲處。
《新唐書》中記載,自唐文宗時,因奢靡之風盛行,為禁斷飛揚浮躁之風,黜奢崇儉,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總結
縱觀唐朝各個時期女性服飾的發(fā)展歷程,其復雜多變又獨具魅力的風格不僅反映出相應時期的社會風氣的變化,也體現(xiàn)了女性思想的轉變與覺醒。
尤其在盛唐時期,在安穩(wěn)的康平盛世的大環(huán)境下,伴隨女子地位的提高,女性自主化思想的發(fā)展,服飾衣著方面的異彩紛呈也為盛唐揮灑出獨具韻味的筆墨。
而伴隨著不同時期交好民族關系不同,服飾領域也發(fā)生著許多變化,既符合當時社會規(guī)范,也讓女子服飾發(fā)展走向正?;能壍?。
唐代女子服飾的發(fā)展變化,其中蘊含的風格特色對現(xiàn)代服飾發(fā)展也有重要意義和啟發(fā),需要在積極客觀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特色。
迎合社會需求的同時,也要形成別具一格,獨具民族特色的服飾文化,我國的服飾文化領域才得以“春色滿園,云蒸霞蔚”。
參考文獻
《舊唐書·五行志》
《舊唐書·輿服志》
《唐代婦女服飾述略》
《唐代宮廷服飾》
關鍵詞: